我见过的也就两个版本吧,在大正藏看到的和流通的版本只是多了一点点,比如讲到某法师向六祖请法的时候,后面带一句这位法师后来如何如何,就相当于()里的补充内容,总共也就那么几句,无关紧要。所以不用纠结,开卷有益。
《坛经》版本及内容流变
主要记载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根据“自性本清净”之说,宣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基本思想。
到了重要作用。著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六祖坛经》的版本大致可分为五种:
1、敦煌手抄本。
不分品目,题作“《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集记”。经尾法》一卷”。一般以此本为最古。后称此本为敦煌本。
2、惠昕本(兴圣寺本)。差知
书前有惠昕序,系根据繁本删定而成。后传入日本,又有金山天宁寺本及大乘寺本,题作《韶州曹溪山六祖大师坛1116)比丘存中的序文。
3、高丽传本。
题作《六祖法宝坛经》,疑即德异刊本(1290),元延祐三年(1316)、二年(1574)重刊,光绪九年(1883)再刊。前有德异《略序》,记述六祖身世,正文分十品。明档枝本及曹溪原本,题作《》,正文前传本同。
4、流通本。
题作《六祖法宝坛经》,前有德异序,《略序》改作《六祖大师缘起外纪》,亦分十品,次第略有更动。与此本体例相同者有真朴重梓本(前有明成化七年御制序、宋郎简序、重刻凡例、六祖大师缘起外纪,题下有“赐紫当山主法第三十七世孙真朴重梓”)及金陵刻经处本(1929年刻)等。
5、明南藏本。
前有宋契嵩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题下有“风幡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嗣祖比丘宗宝编;僧录司右阐教兼钟山灵谷禅卷。万历四十八年赵琦美所刻房题下重校人改为“明周至住山比丘圆载、西吴学人真程同校”。
以上内容参考:
《坛经》版本及内容流变
六祖法宝坛经,从六祖(公元7-8世纪)流传到现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版本。目前还存在于世的有十多个版本。依据内容可简单归纳为三大体系。字数如下:
1. 敦煌本:约1.2万字。
2. 惠昕本:约1.4万字。
3. 契嵩本:约2万多字。
《坛经》版本及内容流变
第一《行由品》,是六祖大
的请益,而为大众开演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法义,谓“若识得自性般若,即是见性成佛”。这是最重要的一品,本品将禅的价值、意义发挥得非常透彻。
师为韦刺史解释何以说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了无功德以及念佛往生西方的疑问,并以《无相颂
第四《定慧品》,集录六祖大师为大众开示“定”与“慧”体用不二的法义。也就是说明曹溪的修行法门是以定慧为本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又说此修行法门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法的大众开示修习禅定不是在着心、着静和不动上修行。坐禅的意义是: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山尘坐;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因此,我人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
第六《忏悔品》,收录六祖大师为来山听法的广韶及四方士庶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及“无相忏悔”,说明忏悔、四弘誓愿、无相三归依戒等意旨。
第七,汇录六祖得法后,在曹溪弘化时,与无尽藏、法达、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怀让、玄觉、智隍等各方学者师资投契的机缘。
第八《顿渐品》,乃六祖大师为示戒定慧的差异。因旨在叙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第九培粗《护法品》,记载神龙元年(公元七五年)则天太后及中宗下诏迎请奖谕六祖大师的经过,也就是说明当时朝廷尊崇六祖及拥护佛法的情形。
第十《付嘱品》,是说六祖大师临时,教导才不致失却顿门禅宗的宗旨,配唯镇并记六
在开始讲述的十品经义内容之前,先就本经的思、分析,归纳出下列十项,方便大家对《坛经》有个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