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淮南子 汜论训》的原文和注解|原文及重点字词

《淮南子 汜论训》的原文和注解|原文及重点字词

来源:互联网收集 更新时间: 发布:453天前 编辑:泽成知识网 手机版
淮南子汜论训

原文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

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

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

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

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

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秦穆公出游

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

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码搭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

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

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

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

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

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

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

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译文

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逗咐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左右的人说:“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这就是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赞誉你的话一夭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于是便把他烹了。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

齐桓公将要举行征伐,武器不够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个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十二支箭。百姓都很高兴。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器,用来讨伐不义之国,征伐不义之君,称霸天下。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子。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诛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蒙汜什么意思?

淮南子汜论训

蒙汜什么意思?

蒙汜的释义,拼音[méng sì],古称日落之处。喻人垂暮之年

详细释义

古代神话中所指日入之处。

《楚辞·天问》:“出自 汤谷 ,几里?” 王逸 注:“次,舍也;汜,水涯也。言日出东方 汤谷

《文选·张衡》:“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与 濛汜。” 薛综 注引《楚辞》:“出自 阳谷 ,入于 濛汜。”

唐 白居易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之三:“ 鼎湖 龙渐远, 濛汜 日初沉。”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宾 暘谷 以驰想,候 濛汜 而思结。”

指日出之地。

《淮南子·览冥训》:“邅回 蒙汜 之渚。” 高诱 注:“ 蒙汜 ,日所出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四:“朝为 咸池 晖, 蒙汜 受其荣。”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一:“日从 蒙汜 出,照树出无影。”

喻人垂暮之年。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永得 安期 术,岂愁 濛汜 迫。”

《晋书·艺术传·索紞》:“少不习勤,老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远驾求长生,逐日过 濛汜。”

淮南子·汜论训(翻译)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淮南子汜论训

淮南子·汜论训(翻译)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展开全部

诎:屈。寸:喻小。尺:喻大。

原文的大意是:在小事上委曲,对大事要伸张,圣人是这样做的;小处可以弯腰,大处必须站直,君子是这样行事的。

治国常有出自什么?

淮南子汜论训

治国常有出自什么?

,而立民为本”,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淮南子·汜论训》为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创作的一篇散文,是一部“融汇百家,博极古今”的划时代的文化巨著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里?

淮南子·汜论训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汜论训》,原文是:“荀利于民,不必法古;荀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淮南子·氾论训》,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因此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文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意义是因社会和自然在变化和发展着,因而作者通过对远古以来礼乐变化发展的考察,强调了时变的重要性。他说:“先王的制度方法是好的,就加以继承和发扬。”治理国家虽然有常规,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政治教化也要切实有效。所以法度要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习俗的不同而变化,这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是习近平主席说的,如果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就只会被历史淘汰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出处是《淮南子·汜论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只要旦宏有利于人民,就不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淮南子》的介绍

《淮南子》又叫做《刘安子》、《鸿烈》集体编写的哲学著作。《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淮南子》原书中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内篇论道,中大敏篇养生,外篇杂说。

刘安是汉朝宗室,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是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刘安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道家由以黄老为主转移到以老庄甚至以庄列为主,这一滚迟枝转变在《淮南子》书中已可

言而必信 期而必当 天下之高行也出自哪部文集

展开全部

"言而不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南子 汜论训》)

大意::说话要讲信用,要诚实。以后毕能有所作为,即使天下再大也能行之无阻。

百科-近期文章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