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元夕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最著名

更新时间:    发布:443天前    类型:知识
泽成知识网DD旗下 本文讲述了关于“王守仁诗词11首”的内容   → 返回PC端 
注:以下文章为泽成知识网收集的信息内容,若转载造成服务器压力,将进行发起追踪诉讼!

元夕二首原文: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去年今日谨巧拍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回。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元夕二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故园的祥羡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宽纤积雪尚未消溶。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月儿依傍著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 1虚庭:空空的庭院。2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3重闱:父母居室。4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架木通车的复道。7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8孝皇:指 明朝 的孝宗皇帝。 元夕二首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诗词作品: 元夕二首 诗词作者:【 明代 】 王守仁 诗词归类: 【元宵节】、【怀念】、【亲人】、【组诗】

王守仁《象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守仁《象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像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像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像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像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像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唐朝 人曾经把它毁掉了。像的老茄模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像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像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侍缓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纳源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像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像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像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注释 1象祠:象的祠庙。像,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2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像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3瞽瞍(gǔsǒu):舜父名。4底:通「抵」,到。 象祠记评析

本文为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像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像在,像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在传统观念中州刺史就曾毁掉当地的象祠。不过,王守仁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像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

这又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用了两个「胡然乎」的质疑句子带动了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之所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关于像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举。)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结尾中所说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

王阳明的文章比较通俗明快,这是为了宣扬他的哲学思想的需要证。例如,在这篇短文中,他援;还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文章诗词作品: 象祠记 诗词作者:【 明代 】 王守仁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咏物】、【哲学】、【理论】

谁看过王阳明的诗词就给我打几首吧其他问题

谁看过王阳明的诗词就给我打几首吧其他问题

秋夜

[明] 王守仁

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

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

窅然坐幽独,怵尔抱深警。

年徂道无闻,心违迹未屏。

萧瑟中林秋,云凝松桂冷。

山泉岂无适,离人怀故境。

夜宿宣风馆

[明] 王守仁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山石

[明] 王守仁

山石犹有理,山木犹有枝。

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

愁来步前庭,仰视行云驰。

行云随长风,飘飘去何之。

行云有时定,游子无还期。

高梁始归燕,鹈晙已先悲。

有生岂不苦,逝者长如斯。

已矣复何事,商山行采芝。

关于王阳明的古诗五字?

关于王阳明的古诗五字?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山离我近,月亮离我远,于是觉得山比月大。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眼界足够宽广,他就会发现,和山相比,其实月亮更庞大

眼睛、耳朵都会欺骗你,要想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很难的。

天”,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放自己的思想。

站得更高,思想的层次越高,才越不会被眼前的事情蒙蔽。

王阳明50岁的诗句?

王阳明50岁,江西剿匪平乱取得胜利后

万里中秋月正晴,

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

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

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

化作钧天满太清。

一年两度中秋节,

两度当筵望月人,

几人犹在几人别?

此后望月几中秋?

此会中人知在否?

当筵莫惜殷勤望,

我已衰年半白头。

空谷无人,水流花开,今朝风月,万古长风,此瞬间已成永恒。——王阳明 谁知道这首诗的全部内容

我们刚考试都考过了!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不能算是完整的诗句吧!是指参禅经过的三种境界: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喻示自然茫茫寻禅不得,举目所见无非客观对象;

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虽然佛尚未寻到(也寻不到),但“水流花开”则喻示了对我执法执已经有所破除的消息,“水流花开”,是一无欲非人的声色之境,水正流、花正开,非静心谛视无以观,观者正可以藉此境以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于刹那间顿悟。禅宗最激烈地破除偶像崇拜,以走义,是个体解脱的最直观的亲证。禅宗这样看待自然,明显地不着内在的关联。庄子是自身亲和于自然是“游”(亲和)出来的,后者的解脱是“证”(觉悟)出来的。

而这第三种境界,便是参透了人生所有大是大非,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悟”。

王阳明诗句?

一、《艾草次胡少参韵》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

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二、《诸生夜坐》

分席夜堂坐,绛蜡清樽浮;

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

山石犹有理,山木犹有枝。

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

四、

花静馥常闷,溜暗光亦浮。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