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建安诗歌

建安诗歌

来源:互联网收集 更新时间: 发布:337天前 编辑:泽成知识网 手机版
建安诗歌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步出夏门行 (五章)曹操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步出夏门行》的第一首《观沧海》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的第二首《冬十月》篇:

,繁霜霏霏。〔昆鸟〕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博改金旁)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告消旦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的第三首《土不同》篇: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艹丰〕〔艹赖〕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

《步出夏门行》的第四首《龟虽寿》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三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袜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桥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建安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建安诗歌

建安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刘协的年号,当时的国政已经持于曹操之手,而文学上的建安时期比建安这个年号所存在的时间前后各长二十年。

楚辞》,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诗歌的特点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慷慨激昂。建安时代的五言诗涌腾,打破了汉代诗坛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此兴盛,七言诗从此初步奠定基础。

建安时代的主要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等,他们都生活在北方的魏王朝中。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曹操诗的特点是深沉古直,气韵沉雄,他的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乐府。一部分是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如《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另一部分表现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如《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评》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曹丕诗风格纤弱,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写景抒情都很细腻,诗逐句押韵,说明这一时代的七言形式尚未成熟。

曹植的诗慷慨活泼,词藻丰富华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名都篇》、《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美女篇》、《洛神赋》、《野田黄雀行》都是他的名作,《诗评》曰:“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其中孔融年龄最大,仅存诗七首;王粲的成就最高,诗赋都很出色;陈琳、阮瑀除诗歌外还擅长公牍文书;刘桢的五言诗在当时名气很大;徐干的情诗写得很好;应瑒的诗较为平淡。

《建安诗三百首评注》选择了建安时代流传下来的三百首诗,建安文学多是文人诗,它的语言较之《诗经》和《古诗十九首》都更难懂,《建安诗三百首评注》对所选的诗歌都加以评点和详细的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诗歌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时代特征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风骨”,原指人的品格、性格,也是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自建安文学后,亦称能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悲凉、刚健遒劲的作品有“风骨”。

2、简介

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采用乐府诗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3、评价

建安时期的独特的时代氛围造就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建安作家。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一种直面现实人生,执着于理想追求与创作态度和豪迈奔放的创作激悲壮,苍凉沉雄,刚健遒劲,表现出“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时代特色,被后人誉为“建安风的旗帜,影响深远。

建安遣兴其五的译文?

建安诗歌

建安遣兴其五的译文?

建安遣兴是宋代陆游创作的诗词作品。

陆游《建安遣兴六首·其五》

原诗如下:

战场。

梦里都忘闽峤远,万人鼓吹入平凉。

译文如下:

战场。梦里都梦回建安的那片土地,万人鼓吹着进入平凉。

建安诗两篇,要短的。急急急!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采纳,不容易。谢谢

什么是建安诗歌

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

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发展历程:

就发展和改造方面来说,首先,过去作为诗歌主体的乐府民歌,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创作。它们由某些无名作者最初写成以后,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加以改造,很少能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征。而建安时代,就不大有作品无主名的现象。这些与作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作品,常常也和作者个人的特殊经历、情感和独特的审美爱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促使诗]歌向风格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汉乐为带有故事趣味的作品容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得到广泛流传。而建安文人诗绝大多数是抒情之作,即使采用乐府诗题,也很少具有故事性。第三,过去作为文人文学之主体的辞赋的某赋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华丽,而乐府民歌一向是朴实无华的。建安诗人中,不乏作赋的名家,王粲、曹植就是突出的代表。他们的诗,也明[显带有华丽的倾向。而且,在辞赋中较诗歌领域内,也是由他们率先使用的。这些骈偶(即对仗)诗句,还显示出有意锤炼的痕迹。总之,建安文人诗既受了乐府民歌的影响,同时开始向文]人化的精致华美转变。这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开仔掘端。曹丕说“诗赋欲丽”,正反映了当时普遍的文学观念。不过,建安诗歌虽有趋向语言,也没有过分的繁缛、铺张,以至文句松弛,妨碍情感的表达。一般说来,作品的语言仍然是明朗、浅显、紧凑而富有力度感的。

建安时代的主要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等,他们都生活在北方的魏王朝中。子,曹操诗的特点是深沉古直,气韵沉雄,他的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乐府。一部分是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如《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另一部分表现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如《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评》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写景抒说明这一时代的七言形式尚未成熟。

曹植的诗慷慨活泼,词藻丰富华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名都篇》、《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美女篇》、《洛神赋》、《野田黄雀行》都是他的名作,《诗评》曰:“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其中孔融年龄最大,仅存诗七首;王粲的成就最高,诗赋都很出色;陈琳、阮瑀除诗歌外还擅长公牍文书;刘桢的五言诗在当时名气很大;徐干的情诗写得很好;应瑒的诗较为平淡。

《建安诗三百首评注》选择了建安时多是文人诗,它的语言较之《诗经》和《古诗十九首》都更难懂,《建安诗三百首评注》对所选的诗歌都加以评点和详细的注释,有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所谓“建安风骨”指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时代风貌、风格、气骨。按刘勰解释,“风”指作品内容(反映动乱,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骨”指文辞风格(悲凉慷慨、刚健遒劲)。其内涵是:

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为

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是五言古诗.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正运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消派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代表作有《七哀》、《蒿里行》、《饮马长城窟行》,《室思》等.代表人物主要是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举桥梁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 建安七子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比如曹植的《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君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百科-近期文章

精选文章